目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安防和金融两大领域。
而在安防领域中,人员进行出入口管理控制信息系统又占绝大部分企业市场,主要以人脸门禁、人脸通道、人脸考勤等产品发展形态为主。
人脸进行识别所具备的非接触性、便捷、可扩展性等应用技术优势,使其在诸多方面应用研究场景迎来了一个广泛发展应用,除了在人员可以通行场景的大范围落地应用能力之外,基于人脸的身份信息认证价值也被进一步发掘出来。一些具有特殊的场景设计开始研究基于人脸进行展开个性化的应用,比如路口人脸闯红灯系统以及无人超市中基于人脸的通行和结算方式应用等。比如一些政府服务利用人脸识别来实施“实名制”管理,比如养老金支取、经济适用房真人入住等。整体发展而言,人脸识别在中国市场上的接受度超出我们预期。
人脸识别的安全性与场景定制化
人脸识别是技术防范,所以有一些漏洞。从产品角度而言,目前我国主要问题存在两大安全隐患:一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的隐私泄露,二是防伪。隐私泄露属于系统的安全策略漏洞,补齐漏洞关键看使用方如何使用数据;而防伪是验证前端识别终端设备及算法能力的标准,强化人脸防伪也是促进人脸识别落地更多应用场景的关键。
目前我国市场上多数人脸识别产品都具有防伪功能,且防伪手段多种形式多样,例如我们常见的3D结构光、虹膜检测+人脸识别防伪、近红外+可见光防伪等等,其技术发展逻辑都是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科学技术或多种网络技术的组合来检测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是否为本人活体。
现阶段人脸识别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向市场数据上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识别速度快的就是好产品。其实不然,秒级识别技术只是其中对于一个国家标准,还有最小概率的误识率、安全风险等级等。人脸识别门禁或门禁系列产品,需要起到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的作用,在这种场景下,还要考虑到其他人员在门禁入口处的跟随情况。
所以说,通行体验主要是通过产品和场景进行分析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生活场景的解决问题方案,才可以让通行体验更加顺畅。比如,国内人脸识别产品,适用于欧洲、美国和非洲,识别效果会如何?场景进行不同,体验学习效果也不一样。适用于高校学生宿舍信息管理的人脸识别技术产品,放在幼儿园门口,应用研究效果也会产生差异。人脸进行识别的应用场虽广,但场景是分散、碎片化的,如何有效解决生活场景碎片化是每一个生产厂家都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例如,大学场景包含许多细分场景:大门、食堂、宿舍、图书馆、教室、科研大楼、重点实验室、体育馆、超市,每一个场景都取决于产品和解决方案。
政策和人脸识别市场未来可期
就国内企业而言,近两年,人脸识别技术产业爆发式增长,主要得利于国家经济高度重视人脸识别信息产业落地的发展,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产业不断发展。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设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指导意见,对人脸识别技术普及。随后,《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为人脸识别在金融、安全、医疗等领域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扫清了政策障碍;同时,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国家政府报告,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领域,国家对人脸识别的政策支持不断增加;2017年12月发布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特别指出,"到2020年,复杂动态场景中人脸识别的有效检测率将超过97%,正确识别率将超过90%。
而海外中国市场,美国已经要求所属的海关边检开始采用人脸识别及人证核验通关产品,这也意味着人脸识别信息技术在海外一些比较注重个人数据隐私的市场经济也有普及应用的机会和趋势,海外人脸识别的普及应用充满想象。